技术文章

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技术文章  /  密闭高温循环机究竟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呢?

密闭高温循环机究竟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呢?

更新更新时间:2025-10-27

浏览次数:38

  密闭高温循环机是一种集加热、冷却与循环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设备,采用全密闭液体循环系统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制药、食品、材料科学等领域,为工业生产与科研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温环境控制解决方案。
  设备通过循环泵驱动导热油或水等介质在密闭管道中流动,加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,使介质升温后流经待加热物体,完成热量传递。冷却系统采用压缩机制冷技术,通过制冷剂循环吸收热量实现快速降温。智能温控系统结合PID算法,实时调节加热/冷却功率,温度控制精度达±0.5℃,均匀性±2℃,确保实验或生产过程的稳定性。
  密闭高温循环机的操作步骤:
  一、操作前准备(启动设备前)
  操作前需完成介质、设备和安全检查,排除初始隐患。
  介质检查与补充
  打开设备膨胀罐的观察窗或液位计,确认导热介质(如高温导热油、联苯混合物)液位在“z低”与“最高”刻度之间,不足时需补充同型号介质(禁止混用不同类型介质)。
  检查介质是否有变质迹象(如颜色发黑、出现杂质),若变质需彻d更换,避免堵塞管路或影响传热效率。
  设备与管路检查
  检查循环管路、接口、密封件有无泄漏痕迹(如油渍),确认阀门(如进出口阀、排气阀)处于正确状态(进出口阀全开,排气阀关闭)。
  查看设备外壳、操作面板无损坏,急停按钮、超温报警灯处于复位状态(未触发),连接负载设备(如反应釜)的管路无扭曲、堵塞。
  电源与负载确认
  接通设备总电源,检查仪表显示是否正常(无乱码、数值归零),确认负载设备已准备就绪,无人员在负载设备周边进行危险操作。
  二、系统排气与启动(设备预热阶段)
  系统排气是关键步骤,可避免气缚导致循环泵损坏或传热不均。
  系统排气操作
  按下“电源开关”,启动设备控制系统,仅开启“循环泵”(暂不启动加热),让介质在系统内循环5-10分钟。
  缓慢打开膨胀罐或管路最高点的“排气阀”,直至排出的介质无气泡(呈连续液体状态),再关闭排气阀;若排气后液位下降,需再次补充介质至标准范围。
  循环泵状态确认
  观察循环泵运行状态:听运行声音是否平稳(无摩擦声、异响),查看压力表显示的系统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(通常0.1-0.3MPa,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),压力异常需停机排查(如管路堵塞)。
  三、参数设定与升温运行(核心操作阶段)
  按负载需求设定参数,控制升温速率,避免温度骤升导致设备损坏。
  目标参数设定
  在操作面板上按下“温度设定”键,输入目标温度(需在设备额定温度范围内,如室温~300℃),确认后系统自动保存;若需定时运行,可设定“运行时长”,选择“定时结束后”动作(如自动降温、停机报警)。
  部分设备支持“升温速率设定”,建议将速率控制在5-15℃/分钟,避免过快升温导致介质局部过热或管路热胀冷缩泄漏。
  升温与监控
  按下“加热启动”按钮,设备进入升温阶段,观察温控仪表显示的“实际温度”是否稳步上升,对比目标温度的偏差是否在±0.5℃以内(正常控温精度范围)。
  升温过程中,每10分钟检查一次:系统压力是否稳定、管路接口有无泄漏、负载设备温度是否与循环机同步上升;若触发超温报警(如实际温度超过目标温度5℃以上),设备会自动切断加热,需排查原因(如传感器故障、负载过大)后再重启。
  稳定运行维护
  温度达到目标值后,设备自动进入恒温状态,此时需记录运行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运行时间),每30分钟巡检一次,确保无异常。
  运行期间禁止关闭循环泵(即使恒温阶段,循环泵也需持续工作),禁止在无介质循环时启动加热,防止加热管干烧损坏。
  四、停机与降温(操作收尾阶段)
  停机需按顺序执行,重点是让系统充分降温,避免高温介质残留引发安全风险。
  停止加热与降温
  达到设定运行时长或需停机时,先按下“加热停止”按钮,关闭加热系统,保持“循环泵”继续运行,让介质携带热量自然降温。
  若需快速降温(特殊工况),部分设备支持“强制降温”功能(如开启冷却系统),但降温速率不可过快(建议≤10℃/分钟),避免温差过大损坏管路。
  安全停机操作
  待系统实际温度降至50℃以下(通过仪表确认),按下“循环泵停止”按钮,关闭循环泵,再断开设备总电源。
  关闭负载设备的进出口阀门,若长期停机(超过1周),需检查膨胀罐密封,必要时补充氮气(惰性气体)保护,防止介质氧化变质。
  停机后检查与清理
  检查管路、密封件有无泄漏,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油污,记录本次运行数据(如运行时长、最高温度、异常情况),作为后续维护参考。

密闭高温循环机

 

上一篇

没有了

分享到